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瞭望:人民幣起步國際化

瞭望新聞周刊表示,人民幣在部分領域已有了一些國際化的趨勢,人民幣國際化已進入起步階段。

該周刊表示,央行人民幣國際化研究課題組一份報告認為,目前中國應主動抓住機遇,適時適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升,人民幣的可自由兌換和國際化應是發展的大方向。

11月14日,瞭望新聞周刊就此採訪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博士。這位多次參與社科院和相關部門人民幣國際化”專題研究的學者表示,目前,中國部分周邊地區居民已把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和國際清算手段而大量使用。基礎在於中國經濟強勁穩定的增長,以及由經濟實力帶來的人民幣的穩定和堅挺。人民幣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大量流通,完全是市場需要和選擇的結果,也是投給中國發展前景最真實的‘信任票’。

中國銀行研究員王元龍稱,儘管目前人民幣境外的流通並不等於人民幣已經國際化了,“但人民幣境外流通的擴大最終必然導致人民幣的國際化,使其成為世界貨幣。

王元龍指出,中國目前鉅額的外匯儲備已經給國內的貨幣政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為了解決儲備增長與國內貨幣政策之衝突,中國正在進一步推動貨幣可兌換改革,目前已經從經常專案轉向了資本專案的可兌換改革。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將放鬆對資本流出的限制。

曹紅輝說,人民幣在東南亞地區已經成了僅次於美元、歐元、日元的又一個硬通貨。在西南邊境地區,人民幣有小美元之稱,被當作硬通貨使用,流通範圍較廣,老撾東北三省人民幣完全可以替代本幣在境內流通,最遠深入到老撾首都萬象一帶。而在中緬邊貿及旅遊活動中,緬甸禪邦重鎮小猛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幣多達10多億元。

曹紅輝和王元龍都建議,要通過在周邊地區穩步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逐步有序適時適度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王元龍說,首先,在地域擴張上分“三步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即堅持人民幣周邊化、人民幣區域化進而發展到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在貨幣職能上分“三步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即堅持人民幣結算貨幣、人民幣投資貨幣和人民幣儲備貨幣的三步走戰略。在這個過程中,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進程,積極穩妥開展離岸金融業務,逐步實施匯率的目標區管理。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