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6日 星期五

北水明暗道齊管 港股風險礙融通

【東方日報專訊】消息援引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說,中國正在考慮放棄港股直通車試點計劃,並提示建立一種「綜合體系」的替代方案,讓有質素機構在香港開展業務。消息在銀行公會北訪,表明會商議直通車時拋出,而且說者亦非等閒專家,可謂並非空穴來風。消息無疑是戳破預期的氣球,想讓市場對港股直通車死心,原因則值得尋味,以其棄直通車又搞個替代方案構思看,是考慮香港「小水塘」承載不起大洩洪,要換一種方案支撐香港金融。

另一則消息,深圳多家商業銀行規定,同一帳戶每日提取現金上限三萬元,ATM更是不再吐現鈔。這種閂水喉措施,始因是貨幣投放過猛,深圳現金淨投放連續六年全國第一。這個做法最大風險是押上銀行的信用,眾所周知,銀行業安身立命的一條遊戲規則是「存款自願、取款自由」,銀行單方面改變取款自由,是十分危險的做法。

深圳商銀做法受質疑,不排除是因為存款搬家,銀行受被「掏空」存款的威脅。輿論壓力增加後,抬出的辯解理由,是打擊境內資金非法輸港炒股,使有關事件和港股扯上聯繫。事實上,境內資金暗道輸港炒股並非時下秘密,深圳商銀現金投放六年稱冠,也說明當局至少容忍了六年。六年來任由地下錢莊坐大,成為「外圍銀行」體系,現在忽然拉閘,卻難免以損客損己為代價,凸顯銀業監管殊為後知後覺。

深圳商銀擅改遊戲規則,明擺的理由關乎港股誘資非法渠道出境,使其做法有維護內地金融的合理法依據,抵銷改變遊戲規則的責難。這做法和放棄直通車,一暗一明兩大渠道將被管起來,實際暴露港股招引北水的矛盾:一方面暗道大開、潛拓水源,另一方面明道放水,又承受不起洪流湧入。

較早前,外管局官員曾指出直通車港方六項風險,其中,「經濟風險」指高槓桿性投資易受莊家控制;「法律風險」指法制差異令內地股民難用以保障及維權;「信用風險」指試點一旦放開當局對港券商資訊鞭長莫及;「技術風險」指大漲大跌市出現系統處理能力不足;「諮詢風險」指網站不能獲即市資訊和內地即市訊息方便大異;「洗錢風險」則指可透過對敲交易實施洗錢。在內地當局看來,風險不可謂小。

上述指稱可見,本港市場的缺陷,甚至自詡優勢的制度也因兩地差異變成「好睇不好用」的缺陷,在在顯示在接納直通車問題上,不僅是規模不足承載,甚至是機制不能承載,斷然不像港官員所說做好了接車準備,至少在內地看來,未具開車條件。傳出放棄直通車,更可能對彼此條件的評估未有滿意共識,因根本缺陷無法改善,需要棄車另闢蹊徑。港股直通車且勿論棄車與否,由提出到誤點,對港股已是一次「體檢」,器質性缺陷不容忽視,否則想找替代方案也不能成事。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